警察节不仅是致敬公安干警的节日,也是各大安防企业集中发布“黑科技”装备的窗口。面对琳琅满目的警用高科技产品,普通消费者、媒体甚至基层单位都会产生疑问:到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装备?又该如何根据场景、预算、合规性做出正确选择?下文用问答形式拆解核心痛点。

警察节亮相的五大热门高科技产品
1. 新一代智能执法记录仪
相比传统执法仪,**2024款4K星光夜视执法记录仪**在以下维度实现跨越:
- **双模5G+WiFi 6**实时回传,延迟低于80毫秒;
- 内置北斗三代+GPS融合定位,误差缩小至1.5米;
- AI语音转写,10分钟视频可自动生成200字摘要。
2. AR战术眼镜
看似科幻,其实已在多地特警排爆组试用。核心亮点:
- **透视扫描**:隔着2 cm钢板识别可疑电路;
- 手势指令切换热成像、微光、可见光三种画面;
- 镜腿集成骨传导耳机,嘈杂环境仍可清晰通话。
3. 便携式毫米波安检门
重量仅18 kg,3分钟完成组装。关键参数:
- 每秒扫描人次≥600,误报率≤3%;
- 可折叠放进SUV后备箱,适合大型活动机动布控。
4. 警用无人机“蜂群”系统
由1架指挥机+6架任务机组成,**一键起飞后自动组网**,实现:
- 空中3D建模,5分钟生成足球场级高精度地图;
- 红外+可见光双通道追踪,锁定嫌疑人后接力跟踪。
5. 数字孪生派出所沙盘
把真实派出所搬到“云端”,可实时同步:

- 警力分布、车辆轨迹、监控画面;
- 通过VR头显远程指挥,降低领导到场风险。
选购警用高科技产品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
Q1:产品是否取得GA部检测报告?
没有《公安警用装备定型试验报告》的设备,**无法进入 *** 采购目录**。采购前务必在“中国警用装备网”查询证书编号,并核对有效期。
Q2:场景适配度如何量化?
用“三率”快速评估:
- **识别率**:人脸识别≥98%、车牌识别≥99%;
- **误报率**:安检类设备≤5%;
- **在线率**:关键任务场景≥99.9%。
Q3:后期运维成本会不会爆表?
很多单位只看采购价,忽略TCO(总拥有成本)。**以执法记录仪为例**:
- 硬件:单台2500元;
- 云存储:每GB/年约1.2元,1080P视频每天产生4 GB;
- 电池循环600次后容量衰减至80%,需预留更换预算。
Q4:数据安全合规怎么做?
2023年《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》生效后,**所有含人脸、车牌数据的设备必须满足**:
- 本地加密存储,AES-256以上算法;
- 传输链路TLS 1.3;
- 日志留存≥180天,审计接口对接公安大数据平台。
实战案例:某市巡特警大队如何选型无人机
需求:夜间搜捕山区逃犯,预算50万元。

- 列出刚性指标:红外分辨率≥640×512、续航≥45 min、抗风≥7级。
- 缩小范围:通过GA部检测且具备夜间航行豁免的机型仅剩3款。
- 现场试飞:模拟雨天、低电量返航,最终选定**大疆M350 RTK警用版**,原因:
- 双电池热替换,无需关机即可换电;
- 内置ADS-B接收器,自动避让民航客机;
- 提供加密固件,符合等保三级要求。
- 合同细节:要求厂商赠送2年“意外保”,炸机免费换新。
容易被忽视的三个细节
1. 接口开放度
如果未来需要接入公安PGIS平台,**务必确认设备支持GB/T 28181或ONVIF协议**,否则二次开发费用可能超过硬件本身。
2. 培训周期
AR眼镜平均需要8小时才能熟练操作,**建议写入招标文件**:厂商提供不少于2次/年、每次不少于16人的复训。
3. 环保与回收
含锂电池的设备报废时需走危废流程,**提前与本地环保部门对接**,避免设备退役后无处存放。
未来一年值得关注的趋势
- **量子加密对讲**:已完成实验室测试,2025年或在小范围试点;
- **AI预测警务**:通过历史案件+天气+节假日数据,提前72小时推送高发案区域;
- **柔性电子皮肤**:贴在警车外壳即可感知碰撞力度,自动触发报警并上传现场照片。
警察节的高科技产品并非越贵越好,而是越“合身”越好。把合规、场景、成本、安全四个维度拆成可量化的指标,就能在喧嚣的展会中挑出真正能为一线民警减负、为社会治安加码的硬核装备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