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海最早叫什么?——从“石落村”到“威海卫”
威海最早叫**石落村**。明洪武三十一年,为防倭寇,朝廷在此设卫,取“威震东海”之意,始称**威海卫**。自此,“石落”之名淡出官方文书,民间却仍沿用至清末。 ---威海历史大全时间轴:七千年脉络速览
### 史前至秦汉:东夷人的盐与舟 - **新石器时代**:荣成河口遗址出土陶器,证明七千年前已有人类煮盐捕鱼。 - **春秋战国**:属齐国东莱地,齐桓公在此置“夜邑”,专营海盐。 - **秦统一**:设腄县,隶属胶东郡,徐福东渡传说即从此启航。 --- ### 明清风云:卫所、炮台与甲午硝烟 - **1398年**:威海卫筑城,周长六里十八步,**卫城四门**至今留有“迎薰”“镇海”等门额。 - **1888年**:李鸿章建北洋水师,刘公岛成亚洲之一军港,**定远舰**铁锚仍陈列岛上。 - **1895年**:甲午战败,威海卫陷落,《马关条约》割让辽东,威海被英租32年。 --- ### 英租时期:殖民印记与近代化萌芽 - **1898-1930年**:英设“威海卫行政公署”,建**爱德华码头**、**戈登堂**,引入电灯、自来水。 - **华勇营**:招募华兵镇压义和团,现存档案揭露其“以华制华”策略。 --- ### 抗战与解放:天福山起义到全境光复 - **1937年**: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日之一枪,**“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”**诞生。 - **1945年**:威海卫解放,成为华东解放区唯一海港,转运伤员物资至东北战场。 ---威海卫名称变迁:为何多次改名?
自问:为何从“石落”到“威海”再到“威海卫”? 自答: 1. **军事需求**:明代设卫,需彰显威慑,“威海”比“石落”更具战略意味。 2. **行政调整**:清雍正裁卫设县,1930年收回英租界后复名“威海卫”,1951年定名“威海市”。 3. **文化认同**:民间长期混用“威海”“威海卫”,1987年升格地级市后统一为“威海”。 ---威海历史冷知识:这些细节常被忽略
- **卫所城墙砖**:刻有“窑户张甲”“匠役李四”等铭文,可追溯明代徭役制度。 - **英租邮局**:1901年发行的“威海卫邮票”,因印错“WEIHAIWEI”成收藏珍品。 - **刘公岛鲸馆**:馆藏19米长抹香鲸标本,系1978年搁浅于成山头。 ---威海历史遗迹地图:按年代打卡
| 年代 | 遗迹名称 | 地址 | 看点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明洪武 | 威海卫城墙 | 环翠区东城路 | 残存夯土墙基与“镇海门”石匾 | | 清末 | 北洋水师提督署 | 刘公岛 | 李鸿章手书“柔远安迩”匾额 | | 英租 | 爱德华码头 | 合庆湾 | 花岗岩栈桥与铸铁灯柱 | | 抗战 |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| 文登区天福山 | 原始枪械与胶东特委文件 | ---威海历史与今日:哪些传统仍在延续?
- **渔家号子**:石岛渔民出海前仍唱“溜网号”,曲调源自明代卫所军乐。 - **海草房**:荣成宁津所村保留600栋苫海草屋顶,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。 - **祭海节**:每年谷雨,成山头再现秦皇祭日仪式,渔民抬猪羊祭妈祖。 ---常见疑问解答
**Q:威海卫是英国殖民地吗?** A:非殖民地,属“租借地”, *** 仍属中国,1930年国民 *** 收回。 **Q:甲午战争为何在威海爆发?** A:威海是北洋舰队母港,日军欲歼灭清军海上力量,故选择直捣刘公岛。 **Q:威海名称会再改吗?** A:可能性极低,“威海”已承载城市品牌,且符合现代行政命名规范。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