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人怎么刷牙_古人用什么清洁牙齿

新网编辑 35 0

古人真的不刷牙吗?

提起古代口腔清洁,许多人脑海里浮现“从不刷牙”四字。事实恰好相反——早在先秦,人们已把“漱口”写进礼仪,《礼记》有“鸡初鸣,咸盥漱”的记载。区别在于,古人没有塑料柄尼龙刷,却用树枝、药粉、布条、动物骨等千奇百怪的工具,把“刷牙”这件事玩出了花。

古代人怎么刷牙_古人用什么清洁牙齿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从杨枝到鬃毛:牙刷的千年进化

1. 印度传来的“杨枝牙刷”

佛教东传后,一种叫“嚼齿木”的习惯进入中土:取**苦楝、杨柳、槐枝**等柔软枝条,一端嚼成纤维束,蘸盐或药粉,来回擦牙。唐代高僧义净在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里详细描述:“每日旦朝,须嚼齿木,揩齿刮舌。”

2. 宋代的“鬃毛植骨”

北宋《太平圣惠方》记载:“以猪鬃栽骨柄,如扫帚状。”考古队在河北宣化辽墓中出土实物:骨柄钻两排小孔,植入**猪鬃**,形制与现代牙刷几无二致。欧洲直到1780年才出现同类发明,差距七百年。

3. 明清的“竹木牙刷”

明代《景岳全书》推荐“牙刷用虎须或马尾”,但成本太高,民间改用**竹片夹鬃**或**木片刻槽**。清代广州十三行出口竹柄牙刷,西方人称为“Chinese tooth-brush”,一度风靡欧洲上流社会。


没有牙膏?药粉、盐巴、茶末轮番上阵

1. 盐:最原始的研磨剂

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“用盐擦牙”,并非虚构。盐粒硬度适中,兼具杀菌,古人常把**青盐炒热**,加少量花椒末,既去垢又止痛。

2. 中药牙粉:六味地黄丸的亲戚

唐代《外台秘要》收录“升麻揩齿方”:**升麻、白芷、藁本、细辛、沉香、寒水石**六味研末,晨起以指蘸药擦牙。宋代《圣济总录》再添麝香、朱砂,既防蛀又留香,堪称“古代云南白药”。

古代人怎么刷牙_古人用什么清洁牙齿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3. 茶与酒:意想不到的漱口水

苏东坡《漱茶说》写道:“吾有一法,每食已,以浓茶漱口。”茶中儿茶素抑制链球菌,比现代漱口水早八百年。另有医家推崇**温酒含漱**,借酒精挥发带走残渣,但“醉后刷牙”容易误吞,需量力而行。


工具不够,手指来凑:千奇百怪的“刷牙姿势”

1. 指刷法:最原始的“电动”

魏晋《肘后备急方》教人以**右手食指**蘸药粉,上下叩齿三十六下,兼 *** 牙龈。此法至今在印度、非洲部分部落沿用,称“指刷(Finger brush)”。

2. 布条擦牙:贵族的丝绸,平民的麻布

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过一小块**染血绢布**,纤维间残留牙粉颗粒,证实“绢布揩齿”真实存在。平民则用麻绳缠布,蘸灰或炭末,擦得满嘴黑却防蛀。

3. 动物尾毛:牙刷界的“奢侈品”

清宫档案记载,乾隆御用牙刷柄为**象牙**,刷毛选** *** 马鹿尾毛**,软硬适中,每支需工匠雕三天。民间望尘莫及,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猪鬃。


古人如何对付口臭?

1. 含香丸:口气的“隐形口罩”

明代《普济方》载“丁香丸”:**丁香、藿香、零陵香、甘松、白芷**蜜炼成丸,饭后含一粒,十分钟化尽,口气清新。类似今日薄荷糖,但药效更持久。

古代人怎么刷牙_古人用什么清洁牙齿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2. 舌刮子:比牙刷更早普及

考古发现战国青铜“舌刮”,形如小铲子,一面光一面齿,用来**刮舌苔**。古人深知口臭源头在舌背,此物比牙刷早出现一千年。

3. 饭后叩齿:全民“健身操”

孙思邈《千金方》提倡“每旦以一指叩齿三十六通”, *** 唾液冲刷残渣,兼固牙龈。今日牙医证实,适度叩齿确能增加牙周血供。


冷知识番外: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“偏方”

  • 青蛙榨汁漱口:东晋《搜神记》记岭南人“捕活蛙,生捣取汁,云去牙虫”。现代看来极不卫生,但青蛙皮肤分泌物含抗菌肽,歪打正着。
  • 童子尿煮柳枝:宋代《本草衍义》称“童便浸柳枝三日,曝干为刷,治牙疳”。童子尿无菌且含尿激酶,柳枝含水杨酸,组合确有消炎效果。
  • 墨鱼骨磨粉:沿海居民把乌贼骨(海螵蛸)刮粉擦牙,利用其碳酸钙微孔结构吸附色素,相当于天然“美白牙膏”。

今日回望:我们到底进步了多少?

电动声波、含氟牙膏、牙线冲牙器,看似秒杀古人,但核心逻辑未变——**机械摩擦+化学抑菌+习惯坚持**。古人没有氟化物,却用茶、盐、药粉完成防蛀闭环;没有尼龙刷毛,却用猪鬃、马尾达到相近清洁力。唯一真正飞跃的,是**把口腔护理从奢侈变成日常**。下次刷牙时,不妨想想千年前那位嚼着杨柳枝的唐朝书生,也许会对镜中的自己多一分敬意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