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阳建置沿革:从“县”到“区”的两千年
潮阳最早设县于东晋隆安元年(397年),因“潮水南来,故名潮阳”。**从东晋到明清,潮阳先后隶属义安郡、潮州路、潮州府,辖区一度包括今潮阳、潮南、濠江、普宁东部、惠来北部**。 1975年潮阳改隶汕头市,1993年撤县设市(县级),2003年再拆分为潮阳区、潮南区。**“潮阳”一名虽历经1600余年,却始终是粤东人口之一大县(区)**。

潮阳历史名人:十位改变时代轨迹的潮阳人
潮阳有哪些历史名人?他们为何被铭记?下面按时间线梳理:
1. 唐大颠禅师:韩文公“三致书”的方外之交
**大颠俗姓陈,法号宝通,潮阳灵山寺开山祖师**。韩愈贬潮期间,曾“三致书”请益,留下“灵山留衣”佳话。今灵山寺“留衣亭”碑刻仍存韩愈手书“鸢飞鱼跃”四字。
2. 宋陈梦龙:抗元义士的“潮阳三箭”
1278年,元兵南下,**陈梦龙率乡兵于和平古桥三箭退敌**,终因寡不敌众殉国。后人建“梦龙祠”,祠内“精忠贯日”匾为文天祥手书。
3. 明林大钦:岭南之一状元
嘉靖十一年(1532年),**林大钦以弱冠之龄高中状元**,创“岭南之一”。其策论《廷试策》提出“重农桑、薄赋敛”,被嘉靖帝誉为“切中时弊”。今潮阳文光塔即为纪念他而建。
4. 清郑信:泰国吞武里王朝的潮阳血统
郑信父郑镛为潮阳华里村人,母为暹罗女。**1767年郑信驱逐缅军,建吞武里王朝,被泰尊为“达信大帝”**。曼谷郑王庙(黎明寺)至今仍供奉其塑像。

5. 民国陈耀衢:潮汕铁路的幕后推手
1904年,**陈耀衢与华侨张榕轩合组潮汕铁路公司**,建成中国首条商办铁路——潮汕铁路,全长42公里,1939年为阻日军自毁。
6. 当代萧灼基: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奠基人
潮阳棉城人,**北京大学教授,首提“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”**,参与起草十四届三中全会《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》。
潮阳古迹巡礼:一塔一桥一寺一城
文光塔:潮阳“文笔”的象征
始建于宋绍兴元年(1131年),**八角七层仿楼阁式砖塔,高42.62米**,内藏林大钦手书“状元”石刻。民间传说“塔影倒插,科甲连绵”。
和平古桥:宋代的“潮阳赵州桥”
全长108米,**首创“石梁石墩并列式”结构**,历经八百年洪水不倒。桥栏现存宋代“石将军”浮雕,为研究潮汕宋代石雕的孤例。
灵山寺:韩愈与大颠的千年对话
寺内有“舌镜塔”,**据传大颠圆寂后肉身不腐,三年后启龛,唯舌如生**,遂以铜镜覆之建塔。塔身“唐大颠祖师塔”六字为柳公权笔意。

海门所城:明代抗倭要塞
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设“守御海门千户所”,**城墙周长1600米,设四门三瓮城**,现存“迎薰门”石匾及百米古城墙。
潮阳非遗:英歌舞、笛套音乐与剪纸
潮阳英歌:梁山好汉的“硬核”街舞
**源于明代“傩舞”演变,以《水浒传》108将为原型**,分“慢板”“中板”“快板”三种节奏。快板英歌双槌击地,腾空跃起,被誉为“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的活化石”。
笛套音乐:宫廷雅乐的“潮汕遗响”
南宋末年,宫廷乐师吴丙避战乱入潮,**将宋室“大晟乐”与潮阳民间音乐融合**,形成“笛套古乐”。乐器以笛为主,配以笙、箫、管,曲调古朴典雅。
潮阳剪纸:一张纸上的“微缩潮剧”
**国家级非遗,技法分“阳剪”“阴剪”“混合剪”**,代表作《八仙贺寿》能在巴掌大的红纸上刻出八位神仙的胡须纹理,细如发丝。
潮阳民俗问答:为何“营老爷”要抬神轿狂奔?
问:潮阳“营老爷”为何有“抢神轿”习俗? 答:传说清咸丰年间,潮阳大旱,乡民抬三山国王神像求雨,**途中突降暴雨,众人狂奔回村,自此形成“跑神轿”祈丰年的传统**。如今“后溪抢神轿”已成省级非遗。
潮阳饮食文化:从“鲎粿”到“朥饼”
- **鲎粿**:以鲎肉、米浆为原料,外酥内嫩,蘸辣椒酱食用,因鲎濒危已改用鲜虾替代。
- **朥饼**:用猪油(朥)起酥,分豆沙、芋泥、绿豆沙馅,旧时婚嫁“送聘”必备。
- **海门糕仔**:糯米蒸制,切片晒干后油炸,入口脆甜,为渔民出海干粮。
潮阳地名密码:棉城、海门、谷饶为何得名?
棉城:因唐代“种棉为业”,宋设“棉阳驿”得名; 海门:地处练江出海口,“海之门”也; 谷饶:原名“黄饶”,因“谷丰饶”谐音雅化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