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历史故事大全_有哪些传说

新网编辑 27 0

提起深圳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楼林立的科技新城,却鲜有人追问:深圳历史故事大全里究竟藏着哪些传说?从千年盐场到改革窗口,这片土地的每一段褶皱里都埋着惊心动魄的细节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带你一次读透。

深圳历史故事大全_有哪些传说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深圳地名最早出现在哪一年?

官方可考的“深圳墟”三字,最早见于明永乐八年(1410年)《东莞县志》。当时它只是东莞守御千户所南侧的一条小水沟,因“田边有深水沟”而得名。但民间版本更生动:一位盐丁在圳口埋锅造饭,锅沿的深痕像“圳”,于是“深圳”口口相传。


大鹏所城为何被称作“将军之城”?

明代为防倭寇,朝廷在半岛尖端筑“大鹏守御千户所”,城墙周长一千二百丈,设千户一员、旗军一千一百二十人。此后两百年,这里走出过赖恩爵、刘起龙、戴卓文等十三位将军,民间因此称它为“将军之城”。


盐田地名真与盐有关吗?

不仅有关,而且直接。宋代《元丰九域志》已记载“东莞县有盐场曰‘叠福’”,叠福就在今天盐田港后方。盐田人晒盐用“漏碗”法:把海水泼在碎瓦片上,借阳光蒸发,结晶后扫进竹筐。直到1958年盐田盐场才停产,整整晒了九百年。


“中英街”界碑背后有什么秘密?

1898年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签订后,中英双方勘界立碑。其中第三号界碑被偷偷移动了二点三米,导致中方损失近五十亩土地。直到1980年代,这段公案才在档案里被学者翻出来,成为深圳历史研究的热门话题。


蛇口开山炮为何被称为“改革之一爆”?

1979年7月8日,蛇口工业区炸山填海,准备建600米长的顺岸码头。那一炮不仅炸开了五万立方花岗岩,更炸开了计划经济的外壳。袁庚后来回忆:“我们借的是香港招商局的壳,孵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蛋。”

深圳历史故事大全_有哪些传说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深圳墟“老街”为什么只剩一条?h2>

民国初年,深圳墟有“上大街、下大街、永街、迎恩街”四条主街,商号林立。抗战期间日军纵火,四条街烧成一条。战后重建,人们把幸存的一段叫“老街”,沿用至今。现在去东门,仍能看到骑楼残存的西洋雕花。


南头古城的“九街”格局是谁设计的?

明洪武二十七年,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奉命筑“东莞守御千户所城”,他仿照南京里坊制,把城划成“九街十八巷”。每条街以行业命名:打铁街、卖布街、米行街……今天走进南头,还能踩着麻石板找到当年的“棺材巷”和“更楼巷”。


“深圳”二字差点被改成什么?

1979年3月,国务院批复宝安县改设“深圳市”,但广东省委曾建议用“鹏城”或“宝安”作市名。最终,主持会议的谷牧拍板:“就叫深圳,群众熟悉,港澳也认。”若当年一念之差,今天我们说的可能是“鹏城历史故事大全”。


观澜古墟的“当铺楼”为何有铁环?

清末,观澜是东江流域的米粮集散地,古墟里更大的“广安当”楼高三层,外墙嵌着一排铁环。洪水来时,船家把缆绳系在环上,可当铺也怕劫匪,铁环同时能挂灯笼示警。一个铁环,两种用途,浓缩了墟镇的商业与江湖。


深圳最早的“股票”长什么样?

1983年,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发行“股金证”,纸质、手写、盖红章,面额从一百元到一万元不等。当时没人敢叫“股票”,对外称“集资入股”。这张手写纸片如今收藏在深圳博物馆,被称为“新中国之一张股票”

深圳历史故事大全_有哪些传说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“深圳速度”最初是怎么算出来的?

1982年,国贸大厦主楼施工,三天一层楼,港媒惊呼“Shenzhen Speed”。其实那是滑模工艺之一次在国内大面积使用,混凝土连续浇筑,模板整体提升。后来统计,国贸从破土到封顶仅用时三十七个月,比香港同期同类建筑快一倍。


赤湾左炮台为何有林则徐题诗?

1839年,林则徐巡阅虎门要塞,顺道登赤湾左炮台,见海面帆影点点,写下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。诗刻在花岗岩碑上,原碑已毁,1990年按拓片重刻,如今立在炮台遗址,面朝伶仃洋。


深圳河“罗芳桥”为何一夜之间“长高”?

1997年香港回归前,深港联合整治深圳河,把弯曲的河道裁直。罗芳桥原高四米,因河底挖深两米,桥身相对“长高”了两米。附近老人笑称:“睡一觉,桥就长个儿了。”


“华强北”名字原来与华侨有关?

p>1980年代初,电子工业部与广东省合资建“华强电子工业公司”,选址上步工业区北侧,简称“华强北”。其中“华强”二字取“中华强大”之意,也暗含华侨力量。谁曾想,三十年后这里成为全球更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。


深圳博物馆里哪件文物最能代表“渔村”记忆?

一件清同治年间的“疍家木桨”,长一米八,桨面刻“顺风得利”四字。它来自蛇口渔港,是疍民出海打鱼的唯一依靠。桨身被海水泡出层层包浆,像年轮一样记录了深圳从渔村到都市的全部时光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