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蜜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?
中国文字记载里,**蜂蜜**最早可追溯到**西周**,《诗经·小雅》“蜎蜎者蠋,烝在桑野”一句中的“蠋”被后世注家释为野蜂,旁证当时已识蜂采蜜。考古层面,**甘肃敦煌汉代烽燧遗址**出土的蜜渍碳化蜂巢,将实物证据推到公元前2世纪。若放眼世界,**西班牙瓦伦西亚洞穴壁画**八千年前的采蜜图,则把人类利用蜂蜜的历史再向前推至新石器时代。 ---历代蜂蜜图像里的生活细节
1. 汉代画像砖:蜂箱与庄园经济
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庄园画像砖上,**刻画了排列整齐的蜂箱**,旁有仆役提桶取蜜。这说明蜂蜜已从野生采集进入**家庭副业**,并与酿酒、制酱并列成为庄园收入之一。 ---2. 唐代《捣练图》局部:蜜酒入馔
张萱《捣练图》虽以仕女捣衣为主题,却在右下角炉台上绘有一壶**贴“蜜”字标签的执壶**。结合文献,唐代贵族喜用蜂蜜调和“屠苏酒”,图像与文字互证,**蜂蜜成为宴席礼仪的甜味担当**。 ---3. 宋代《清明上河图》:街市蜜煎摊
张择端笔下,汴梁城门内侧有一处**“蜜煎金丝”**小摊,摊主正用铜镬熬糖裹胡桃。宋人笔记《东京梦华录》记此物为“蜜煎果子”,图像直观展示了**蜂蜜作为商品流通**的繁盛。 ---4. 明代《本草纲目》木刻插图:蜂巢入药
李时珍书内插图**精细描摹倒挂蜂巢**,并标注“露蜂房”可治牙痛。图像不仅传递药用信息,还透露**明代已掌握人工分蜂技术**,蜂巢结构完整,蜂路清晰。 ---5. 清代外销画:岭南蜂农与洋商
广州十三行时期的外销水彩画里,常见**戴斗笠的蜂农挑蜜桶与外商议价**的场景。背景中的**竹编蜂笼**与今日岭南养蜂工具几乎一致,可见技术传承之稳定。 ---为什么古代图像偏爱记录蜂蜜而非其他甜品?
- **稀缺性**:在蔗糖普及前,蜂蜜是更高级甜味剂,图像记录可彰显身份。 - **象征意义**:蜂群被视作“君臣有序”的祥瑞,宫廷画师乐于描绘。 - **色彩表现**:金黄蜂蜜在绢帛、壁画上视觉冲击强,易成为画面焦点。 ---蜂蜜图像如何帮助现代养蜂人复原古法?
蜂箱形制
对比汉代画像砖与清代外销画,可见**蜂箱由长方木匣演变为竹编圆笼**,再回归现代活框蜂箱。复原实验表明,**竹笼透气性好但难越冬**,为现代设计提供改进思路。 ---取蜜工具
- 唐代壁画出现**长柄勺舀蜜**; - 宋代《耕织图》绘**布袋榨蜜**; - 明代《天工开物》记载**铜刀割蜜盖**。 这些细节让复原者明白,**古人已掌握“割蜜—过滤—沉淀”三步法**,与今日流程只差一步摇蜜机。 ---蜜源植物识别
通过图像背景里的植物,可推断古代主要蜜源: - 唐宋绘画多见**枣树、荆条**; - 明清外销画常见**荔枝、龙眼**。 现代蜂农据此在华南复种**传统蜜源林**,提升蜂蜜风味独特性。 ---收藏级蜂蜜历史图片哪里找?
- **数字敦煌**开放库:可下载汉代烽燧蜂巢高清影像; - **台北故宫博物院**“善本古籍”栏目:免费浏览《本草纲目》初刻本插图; - **大英图书馆**Flickr项目:收录广州外销画蜂农主题水彩; - **哈佛燕京图书馆**明清方志图谱:检索“蜂”“蜜”关键词,可见地方养蜂业记录。 ---常见疑问快答
**Q:古代蜂蜜颜色与现代为何不同?** A:壁画与木刻因颜料限制多用赭石表现,实际颜色仍取决于蜜源;**枣花蜜偏红、槐花蜜水白**的区分自古一致。 **Q:蜂蜜图像里为何很少出现蜂农被蜇?** A:传统绘画讲究吉祥寓意,**蜂蜇属“凶兆”**,画师会刻意回避;真实记录多见于地方志文字而非图像。 **Q:如何判断一幅古画中的蜂蜜是真品而非糖浆?** A:看容器——**蜂蜜用陶罐或木桶盛装**,糖浆多用铜壶;另观稠度,古画以**拉丝状笔触**表现蜂蜜黏稠度,糖浆则绘成流动水纹。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