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历史简介_北宋为什么灭亡

新网编辑 19 0
北宋为什么灭亡 直接原因:金军南下攻破汴京,徽钦二帝被俘;深层原因:重文轻武、财政失衡、党争不断、边防废弛。

一、北宋开国:从陈桥兵变到杯酒释兵权

960年正月,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,取代后周建立宋朝,定都开封,史称“北宋”。 **核心动作**: - 杯酒释兵权:用和平手段收回石守信等大将兵权,**奠定重文抑武国策** - 设枢密院、三衙分掌调兵与统兵,**防止将领拥兵自重** - 地方设“知州”+“通判”,**行政权与监察权互相牵制** ---

二、北宋疆域与“积贫积弱”真相

**疆域范围**:东到大海,西至甘肃,北抵河北、山西北部,南达广西北部,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。 **“积贫”**: - 官员、军队数量膨胀,**财政支出常年占岁入八成以上** - 冗兵:禁军、厢军总数更高达125万,**战斗力却逐年下滑** **“积弱”**: - 对辽、西夏屡战屡和,**1005年澶渊之盟每年输辽银十万两、绢二十万匹** - 西北战场三川口、好水川、定川寨三战皆败,**被迫承认西夏独立并“岁赐”银绢茶** ---

三、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:两次改革为何都失败?

庆历新政(1043—1045)

范仲淹提出“明黜陟、抑侥幸、精贡举、择官长、均公田、厚农桑、修武备、减徭役、覃恩信、重命令”十事。 **失败原因**: - 触动贵族官僚利益,**被诬为“朋党”** - 仁宗摇摆,**仅一年四个月即废止**

熙宁变法(1069—1086)

王安石推出青苗法、募役法、市易法、均输法、保甲法、将兵法等。 **成效**: - 国库收入增加,**熙宁六年(1073)中央积蓄可供二十年之用** - 保甲法、将兵法部分提升军队战斗力 **失败原因**: - 用人不当,**吕惠卿、蔡京等借新法聚敛** - 旧党强烈反对,**司马光上台后尽废新法** - 党争升级,**“元祐党人碑”株连三百余人** ---

四、北宋经济文化:为何被称为“东方的文艺复兴”?

**经济亮点**: - 交子:世界最早纸币,**1023年官办“益州交子务”发行** - 市镇:开封、杭州人口超百万,**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夜市直至三更** - 海外贸易:广州、泉州、明州设市舶司,**与 *** 、东南亚贸易年入百万贯** **文化亮点**: - 科举:每三年取士约五百人,**打破门阀垄断** - 宋词:苏轼、柳永、李清照,**婉约与豪放双峰并峙** - 科技:毕昇活字印刷、沈括《梦溪笔谈》、苏颂水运仪象台,**领先世界数百年** ---

五、北宋灭亡路线图:1127年靖康之耻的七步曲

1. 1115年女真建金,**辽朝后院起火** 2. 1120年宋金“海上之盟”,**约定夹击辽国** 3. 1122年宋军攻辽惨败,**暴露虚弱** 4. 1125年金灭辽后立刻南下,**两路攻宋** 5. 1126年金军围汴京,**宋钦宗割太原、中山、河间三镇求和** 6. 1127年金军再围汴京,**郭京“六甲神兵”闹剧失守** 7. 徽钦二帝及宗室三千余人被俘,**北宋灭亡** ---

六、北宋灭亡留给后世的三大教训

- **军政失衡**:过度削弱武将,导致“兵不识将,将不识兵” - **财政透支**:冗官、冗兵、冗费叠加,**改革总是半途而废** - **外交短视**:联金灭辽如同“前门驱虎,后门进狼”,**战略眼光不足**
北宋历史简介_北宋为什么灭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